表彰其对发展微波激射器和激光器方面作出的贡献,以及在量子电子学方面的成就。
美国物理学家。1915年7月28日生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1935年毕业于福尔曼大学,1937年获杜克大学硕士学位,1939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曾任哥伦……>>详细
表彰其对发展微波激射器和激光器方面作出的贡献,以及在量子电子学方面的成就。
苏联物理学家。1922年12月14日生于苏联沃罗涅日。1950年毕业于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1956年获苏联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曾任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所长,……>>详细
表彰其对发展微波激射器和激光器方面作出的贡献,以及在量子电子学方面的成就。
苏联物理学家。1916年7月11日生于澳大利亚艾瑟顿。1939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1946年获苏联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曾任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高级研……>>详细
表彰其发现粒子的对称性及原子核中支配质子与中子相互作用的原理。
美国物理学家。1902年11月17日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1923年毕业于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学院,1925年获该院博士学位。1937年入美国籍。曾任普林斯顿大学、威斯康星大学教……>>详细
表彰其提出了原子核壳层结构方面的理论。
美国原子核物理学家。1906年6月28日生于德国卡托维兹(今属波兰)。1930年获格丁根大学博士学位。同年移居美国,1933年入美国籍。曾任芝加哥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详细
表彰其提出了原子核壳层结构方面的理论。
德国理论物理学家。1907年6月25日生于德国汉堡。1932年获汉堡大学博士学位。曾任汉诺威工学院教授,海德堡大学教授、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1973年2月11日逝世于德国……>>详细
表彰其对凝聚态介质理论,特别是有关液氦的开创性理论作出的贡献。
苏联理论物理学家。1908年1月22日生于俄国巴库(今属阿塞拜疆)。1927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1934年获哈尔科夫机械工程学院博士学位。曾任哈尔科夫物理技术研究所……>>详细
表彰其首先提出了较为相容的核结构图像。
美国实验物理学家。1915年2月5日生于美国纽约。1935年毕业于纽约市立学院,1938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曾任斯坦福大学教授、高能物理实验室主任,美国全国科学……>>详细
表彰其研究γ辐射的共振吸收以及发现穆斯堡尔效应。
德国物理学家。1929年1月31日生于德国慕尼黑。1953年、1955年和1958年分获慕尼黑工业大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曾任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慕尼黑工业……>>详细
表彰其发明观察带电粒子径迹的气泡室。
美国物理学家。1926年9月21日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1946年获克利夫兰凯斯理工学院学士学位,1950年获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密歇根大学、加利福尼亚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