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aner图片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诺贝尔奖和中国-> 生理学或医学奖

艺术激起科学家灵感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威塞尔再度来到了上海。
    
那晚,天上飘着细细的春雨。在永嘉别墅-君悦酒店,威塞尔度过了他的80岁生日。主人的安排精心而周到。面对席上我带去的50年茅台酒,威塞尔可说是爱不释。他一次又一次小心翼翼地举起玻璃小酒杯,慢慢地品尝着。当点燃“8”“0”两支蜡烛的蛋糕放上餐桌,当《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在屋子里响起的时候,威塞尔显然没有想到这一幕,他深深地被打动了,因为在他起身吹灭蜡烛的瞬间,我清楚地看到了他眼角里噙着泪水。
    
望着威塞尔慈祥的笑脸,去年访美期间与他相处的情景又一幕幕闪现了出来。那是抵达纽约的第二天晚上,威塞尔在他曼哈顿84街东河边的公寓里设家宴款待我们。一踏进他的家门,我仿佛走进了一座艺术宫殿。门厅盛放香水百合花瓶的铜盘来自意大利,这是件19世纪的古董。墙上挂着一幅幅名画,或素描,或油画。客厅墙上的那幅灰色基调的“The End”油画令人过目难忘。即便是他的桑那小木屋周边,也在不经意间点缀着精致的小品,主人对艺术的偏爱可见一斑。在他的工作室兼卧室里,威塞尔随手取过一尊出自非洲艺术家之手的黑檀木雕像告诉我们,这是他从非洲花20万美元买来的。
    
威塞尔的藏书之丰令人叹为观止。每个房间都有一排书橱,连楼梯上也堆着书。我粗略地浏览之后发现,内中有关科学的书籍并不多,更多的却是毕加索、达利等艺术巨匠的画册以及摄影作品集。威塞尔曾说过:除了工作之外,我的业余爱好主要是艺术和关注世界形势。在接受香港凤凰卫视许戈辉采访时,他也讲过:我喜欢艺术,因为艺术对于一个科学家而言能激起他许多灵感。让我最为感动和叹服的是,威塞尔对艺术那种与生俱来的鉴赏和收藏的品味。印第安人、玛雅文化和黑非洲艺术家的作品他收藏最多,这些作品线条简洁,粗犷夸张,生动而又抽象,深深浸淫着艺术家的灵性,依然完好留存着远古人们将艺术作为一种语言的传承功能,既充满活力,又蕴含着神秘。在第二天去他洛克菲勒大学校长办公室参观时,面对陈列的那些数千年前的玛雅和埃及的古老艺术品,我的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了。
    
在家里五个孩子中威塞尔排在最后。回忆少年时代,威塞尔说:我是一个相当懒惰和调皮的学生,主要的兴趣在体育。……直到17岁时,我变成了一个认真的学生,我的学习成绩相当不错。我的神经生理导师BernhardSkoglund的课程讲座激发了我对神经系统工作机制的好奇心。于是,40年后的1981年,57岁的威塞尔因对视觉神经系统信息处理的研究成果而在他的故乡瑞典斯德哥尔摩,从国王手中领取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费滨海  
                                           2004
4

 
费滨海在威塞尔家中作客(2003年)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6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