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aner图片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诺贝尔奖和中国-> 物理学奖

杨振宁与《读书教学四十年》

 “这不是一本自传,而是一些演讲、访问和其他文章的小集子,反映了我在不同时期的经历、想法和意见。在有些方面,也许比自传还更有自传性。这是杨振宁《读书教学四十年》扉页上的一段独白。
  对于杨振宁人们不会感到陌生。这位物理学家因对宇称不守恒定律深入研究所做出的杰出贡献,1957年与李政道分享了该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71年夏,杨振宁在阔别了26年之后转道巴黎回到中国访问,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和宴请。1973年毛泽东亲切会见了杨振宁。
  《读书教学四十年》收录了杨振宁24篇文章和50帧与其相关的照片。细读此书,可谓春风拂面,实在为作者清丽的文笔和极富情趣的描述所折服。在此我想录下一段杨振宁描绘长城的文字:长城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它简单而坚强。它优美地蜿蜒上下,缓慢而稳定地随着山峦起伏。……它是悠长的,它是坚韧的。它有战术上的灵活,有战略上的坚定。它的长远的一统的目的,使它成为自太空接近地球的访客所最先辨认的人类的创作。此外,杨振宁在叙述自己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时记下的一件事写得十分精彩传神。他写道:有一天,《生活》杂志要访问我,派了一位摄影师来照相。就在我的办公室里照了一张照片。当时我的桌子上堆了一大堆预印本,我说搬掉再照,他说不要不要,就这样很好。结果照片出来后,我才知道为什么他是摄影师而我不是。正因为杨振宁有如此良好的文学功底,读他的《物理学中的宇称守恒及其他对称定律》和《爱因斯坦对理论物理的影响》这类学术性较强的演讲和报告不仅不觉乏味,相反倒有一种别样的韵味和亲近感。
  杨振宁在情感方面是个很怀旧很专注的人。书中洋溢的满是作者对故乡、对母校、对师友的深切眷恋之情。他怀念度过少年时代的清华园、怀念学术氛围浓郁的西南联大、怀念对他影响最深的两位物理教授吴大猷和王竹溪。《介子是基本粒子吗?》引言通篇感人至深,追忆了著名物理学家费密的几件往事。而《临界点》之后的心迹,写得缠绵而又委婉。我在此摘录一段原文:“……我父亲在一九七三年故去之前一直在北京和上海当数学教授,他曾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游历甚广,但我知道,直到临终前,对于我的放弃故国,他在心底里的一角始终没有宽恕过我。读来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有着这样情结的杨振宁在另一篇文章曾写道:我一方面为我的中国血统和背景而自豪,一方面将奉献我的工作给起源于西方的现代科学,它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费滨海
                                           1996
9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610号